10月2日,外交部驻港特派员公署发布一则简短却极具份量的消息:崔建春特派员9月30日约见美国驻港总领事伊珠丽,就其到任后“有关行为”提出严正交涉,并明确提出“四不”要求——不见不该见的人、不与反中乱港分子串联勾结、不得煽动协助教唆资助反中乱港活动、不得干预涉港国安案件审理。
措辞之严厉、指向之清晰、底线之刚性,为近年来涉港外交交锋所罕见。它不仅是中方对美方的一次“当头棒喝”,更是一次制度性预警:香港事务纯属中国内政,任何外部势力若执意越线,必将撞得头破血流。
一、“四不”不是外交辞令,而是“一国两制”的排他性条款
“四不”看似针对个人,实则指向美方长期以来对港“隐形治理”的整套机制。自2019年“黑暴”以来,美国驻港总领馆以“领事职务”为掩护,在港布局一整套“政治干预链”:从为乱港头目提供庇护、资金到炮制制裁名单,从组织“座谈会”到为在押嫌犯“站台”。美方把总领馆变成“影子指挥部”,把“领事官员”变成“政治操盘手”,把外交豁免权变成“免责金牌”。
崔特派员此次亮出的“四不”,正是对这套灰色机制的“精准拆弹”——用四条不可谈判的负面清单,彻底封堵美方继续操盘的制度空间。
“四不”背后,是中央对“一国两制”排他性主权的再次确认:香港是中国的香港,任何外国驻港机构只能做“领事本分”,不能做“治港主角”;只能从事正常公务,不能染指中国国家安全;只能遵守《维也纳领事关系公约》,不能凌驾于基本法和香港国安法之上。
中方把话说得再明白不过:外交豁免不是“治外法权”,领事官员更不是“殖民总督”。
二、伊珠丽“行为”触碰三条高压线易资配
虽然通稿未点名伊珠丽具体“行为”,但结合其到任三个月来的公开轨迹,已可清晰勾勒美方踩线轮廓:
1. 会面线——6月27日,伊珠丽甫抵港便急不可耐地与壹传媒前高层、正在保释中的乱港分子会面,并高调在社交媒体晒图,美其名曰“关注新闻自由”。香港国安法第29条明文禁止“与外国或者境外势力串联”实施危害国家安全行为,伊珠丽此举已涉嫌为嫌犯“打伞造势”。
2. 资金线——7月中旬,美国“国家民主基金会”(NED)在华盛顿举办“香港峰会”,伊珠丽以“视频致辞”方式参会,并公开称赞“香港民主抗争”。NED正是2019年黑暴最大“金主”,至今仍在资助多个被港警国安处立案追查的“流亡网媒”。伊珠丽隔空“打气”,实质是为境外资助“续命”。
3. 制裁线——8月,美国国会抛出新一轮“香港制裁法案”,威胁对49名香港法官、检控官、警员实施资产冻结与签证限制。伊珠丽在社交媒体第一时间转发相关新闻,并附文“与香港人站在一起”。这种赤裸裸地为制裁“站台”行为,已构成对香港司法独立的粗暴干预。
三条线,条条触碰香港国安法红线;条条踩中中方“四不”负面清单。崔特派员选择9月30日“亮剑”,既是对伊珠丽个人的“最后通牒”,更是对美行政、立法、领事系统“三位一体”干预港事的全链条警告。
三、美方“外交惯性”已走到尽头
伊珠丽之所以敢如此高调,根源在于美方对港战略的“路径依赖”:一是把香港视为“前沿阵地”,以“民主价值观”为包装,行遏制中国之实;二是把总领馆当“情报枢纽”,借“领事职务”之壳易资配,干“政治操控”之实;三是把制裁当“万能武器”,幻想靠“长臂管辖”吓退中央依法治港意志。
过去两年,美方先后制裁两任香港特首、六名国安法官、多名立法会议员,并取消香港单独关税区特殊地位,试图以“极限施压”逼中央让步。然而结果却是:香港国安法雷厉风行、完善选举制度落地见效、爱国者治港原则全面落实、23条立法稳步推进。美方的“制裁大棒”打空了,却把自己的“信用余额”打没了。
此次“四不”要求,正是中央以“不对称反制”粉碎美方“制裁幻觉”的标志性动作:你制裁你的,我立我的法;你打“价值观”牌,我打“主权牌”;你玩“长臂管辖”,我划“外交禁区”。
当“四不”成为驻港领事机构的“新行规”,美方再想复制2019年“黑暴”模式,就会发现:资金进不来、人员接不上、舆论炒不动、制裁吓不倒。
中央用“制度护栏”把美方干预链条“物理隔离”,让“颜色革命”在香港彻底失去操作空间。
四、下一步:从“交涉”到“执法”只差一次越线
崔特派员此次用的是“交涉”而非“宣布驱逐”,是给伊珠丽留下“最后机会”,也是给美方留下“纠错窗口”。但“交涉”不等于“妥协”,“窗口”不是“无限期”。
香港国安法第55条规定,若外国机构在港实施危害国家安全行为且“案情复杂”,驻港国安公署可直接立案侦查;基本法第13条授权中央人民政府负责外交事务,可随时宣布有关人员为“不受欢迎者”。
换言之,从“交涉”到“执法”只差一次越线:伊珠丽若再敢以任何方式会见在押嫌犯、为制裁“带货”、对国安案件说三道四,等待她的将是“限时离境”甚至“刑事立案”。
更值得美方警醒的是,中方已启动“跨部门协同”机制:外交公署、驻港国安公署、香港警队国安处、入境事务处形成“闭环管理”,对驻港领事机构实施“穿透式监管”——签证审批更严、会面报备更细、资金流动更透明、电子取证更精准。
美方若继续“玩火”,将面临“实时发现、即时警告、依法处置”的三连击。届时,美方不仅保不住“代理人”,连“外交体面”都将赔个精光。
五、香港不是“新冷战”的棋子,而是“一国两制”的试金石
伊珠丽必须认清一个基本事实:今天的香港,早已不是28年前那个可以对列强“礼让三分”的香港;今天的中国,更不是百年前那个可以任列强“划分势力范围”的中国。
中央用“四不”要求告诉美方:香港事务的“议事规则”只能由中方制定,任何外国势力想在这里继续搞“颜色革命”那一套,只会撞得鼻青脸肿。
“四不”不是终点,而是起点。它标志着中方对港外交管控从“被动应对”转向“主动塑造”,从“底线防守”升级为“制度进攻”。
下一步,中方还将以“四不”为蓝本,推动制定《驻港领事机构管理办法》,把“负面清单”升级为“法律条文”,把“外交交涉”升级为“常态执法”。
美方若执意把香港当成“新冷战”的前沿碉堡,中方就有决心、有能力、有法律工具把这座碉堡变成“外交禁区”。
香港是中国的香港,任何外部势力想在这里兴风作浪易资配,最终都将被“一国两制”的历史车轮碾得粉碎。伊珠丽总领事,好自为之。
杠杆公司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